自己動手組系統櫃要注意什麼?10步驟DIY組裝IKEA系統櫃

IKEA系統櫃該怎麼組裝?10步驟DIY組裝系統櫃
1. 事前設計規劃
在開始施工前,建議先整體設計系統櫃櫃體的配置,確保能充分利用空間、符合收納需求。可以先手繪草圖或使用設計軟體,確定櫃體的尺寸、結構、內部收納方式及安裝位置。
提前進行詳細規劃,有助於減少DIY組裝系統櫃過程中的錯誤,避免不必要的額外開支與時間浪費。
2. 購買系統櫃夾板、零件
建議一次購買所有主要材料,以減少多次往返建材行的麻煩。
系統櫃夾板建議選用2分足(0.5公分)的厚度,系統櫃底部建議選擇3分夾板(厚度0.9公分),比較牢固、耐重。此外,還要記得購買木工膠、建築螺絲、系統櫃手把等基本零配件,以及電鑽、鋸子、護目鏡、耳塞、防塵口罩等工具。
3. 拆除舊系統櫃
拆除舊的系統櫃時,應先小心移除固定配件與牆面上的釘子,以免損壞牆面。
4. 拆除踢腳板
有些系統櫃DIY組裝需要先將踢腳板拆下,改為不裝踢腳板的設計。
如果需要重新安裝踢腳板,建議先用切割刀劃開密封膠,再使用撬棒或拆除工具將踢腳板取下。拆除後,需要填補因固定架產生的孔洞,建議等待填縫劑乾燥後,再打磨平整,最後塗上底漆與油漆,確保牆面平滑、美觀。
5. 製作系統櫃底座
系統櫃底座的作用是讓櫃體避免直接接觸地板,提升美觀性與穩定度。裝上系統櫃之前,要記得使用水平儀測量,必要時可使用墊片調整系統櫃水平,使系統櫃底座完全水平後,再固定於牆面。
6. 製作系統櫃櫃體

接著可以依據設計圖、說明書檢查各個系統櫃櫃體材料,確保尺寸準確且一致。建議先裝上直的板材,再安裝橫的板材,整體安裝過程會比較順暢。
如果憂心系統櫃櫃體的穩固性不足,建議可以額外裁切製作幾吋固定板材,加固於系統櫃櫃體上。
7. 組裝組合系統櫃
組裝系統櫃時,建議使用木工膠與建築螺絲固定各個板材,並使用夾鉗確保每片板材的接合角度正確。
完成各個零件、板材的組裝後,再依設計圖、說明書將系統櫃擺放到適當位置,準備進行固定作業。
8. 鑽活動層板孔
為了使櫃體內部的層板可調整高度,在固定櫃體前,建議在系統櫃體內鑽出活動層板孔。在櫃體內製作活動層板孔,才可以提高系統櫃收納的靈活性,未來可以根據不同的使用需求,變更層板位置,以適應不同尺寸的收納物品。
鑽孔前記得先標記出準確位子,再使用電鑽,確保每個孔位距離均勻且對齊。如果孔位沒有對齊,未來在放置層板時,恐怕會有不水平、歪斜的問題。
9. 固定系統櫃
最後一步才是固定整個系統櫃,建議先用螺絲將每個系統櫃零件互相固定後,再將櫃體鎖在系統櫃底座與牆面上。
為避免櫃體安裝之後出現歪斜或縫隙,安裝時建議時刻使用水平儀調整,確認櫃體是否水平,必要時可使用墊片微調。
10. 收尾工程
完成組裝後,一定要進行最終檢查,確認櫃體結構足夠穩固。之後才進行安裝抽屜、門把手、修飾系統櫃外觀等收尾工作。
DIY自己組裝系統櫃要注意什麼?4大安裝細節你一定要了解!
1. 不能太過仰賴說明書

許多人以為只要依照說明書,拿著螺絲起子,就能輕鬆DIY組裝系統櫃,但實際操作時才發現,組裝難度遠超預期。
系統櫃的每個零件都是立體結構,說明書上的示意圖卻是平面的,轉換成實際操作需要良好的空間感與耐心,特別是當櫃體零件多、組裝步驟繁瑣時,一個小錯誤就可能導致後續步驟無法進行,甚至要重新拆解再安裝。如果是空間感不好的人,建議可以請友人協助,或是直接付費請專業師傅到府組裝。
2. 注意水平調校

組裝系統櫃時,固定與擺放零件並非只要「鎖上螺絲」就算完成,如果安裝過程中沒有確保系統櫃的水平,可能會導致系統櫃角度傾斜,或是安裝完成後會晃動等狀況,影響家具的穩固性。
專業安裝師傅通常會使用雷射水平儀、紅外線雷射儀來確認家具是否對齊,這些設備價格不低,只是居家DIY組裝通常不會購買昂貴的儀器,只會使用比較簡單、便宜的水平尺來確認水平。想要追求比較精準的水平,建議可以請專業師傅到府組裝。
3. 五金鉸鍊安裝細節
櫃門與五金鉸鍊的安裝是組裝系統櫃的一大挑戰,如果鉸鍊沒有鎖緊或安裝位置不當,可能導致門片歪斜,影響關閉時的密合度,出現無法完全順暢地關上,或是關門後仍有大縫隙等問題。
4. 大型櫃體建議找人幫忙
組裝安裝系統櫃當中的大型櫃體時,千萬不能小瞧櫃體本身的重量,大型系統櫃體本身的重量可能多達70公斤至100公斤,一個人進行安裝不僅困難,還可能造成自身的危險。
建議在安裝大型櫃體時,找個朋友或家人一起來幫忙,多人協助會讓安裝過程更加安全、順利。如果是不容易找到幫手的獨居者,也可以上「找師傅」尋找專業師傅到府協助。
📖 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