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解地震8大迷思:地震自保、地震後避險的正確方式

破解地震8大迷思:地震自保、地震後避險的正確方式
地震來襲怎麼辦?你真的知道正確的避震方式嗎?小心錯誤的地震迷思讓你陷入危險中!面對無法預期的地震災害,具備正確觀念才能幫助自己和家人,但目前網路上有許多流傳的地震應對方法,其實都存在嚴重的迷思與錯誤。這些迷思若被採用,不僅無助於提升安全,甚至可能增加危險性。今天,就讓我們帶你破解地震 8 大迷思,並提供正確的地震應對與避險方式,幫助你在地震時保護自己與家人,減少人身危險和財物損害。
迷思一:地震時要立刻打開大門?
你也是在地震當下會想著要趕快去把門、窗打開的類型嗎?之所以會有這個說法流傳出來,是因為大家會擔心地震把門窗搖晃到變形,導致無法開啟。當然,的確有這個可能性在,但如果在地震搖晃幅度很大的時候貿然走去開門,恐怕會有其他的危險性。
請記得,無論如何,地震當下的正確的做法都是 「趴下、掩護、穩住」,建議先躲在堅固家具下方,讓防護屏障形成,等待搖晃停止後,再檢查並確保大門是否能正常開啟,才能避免移動中被掉落物品砸到,因此受傷的風險。
迷思二:地震時應立即關掉火源與瓦斯?
「地震來了!趕快關瓦斯!」你可能也聽過這句話,但實際上這樣的做法會讓人在地震中面臨更大的危險。如果此時火源或瓦斯並未處於緊急狀態,前往關閉的過程中可能因移動而受傷,甚至被掉落物砸到。
建議大家在地震發生時,優先確保自己的安全。如果你正好在廚房且能安全操作,那麼順手關閉火源是可以的;但若不在附近,請等搖晃停止後再去檢查瓦斯和火源的安全狀況,這樣能有效降低風險。

迷思三:地震時,最好往廁所或冰箱旁移動?
許多人認為廁所因空間小且有牆壁支撐,或冰箱因其堅固,是最佳避險點。但在地震期間刻意跑去廁所,可能因滑倒受傷。同樣地,冰箱若未固定牢固,可能在劇烈搖晃的震動中翻倒造成危險。
地震當下應該要已盡量減少移動為原則,因此優先選擇離自己最近的堅固家具做為掩護最為恰當,例如堅固的書桌或床架下方。如果身邊沒有可以掩護的家具,記得選擇遠離窗戶、玻璃和重物的地方,並用手護住頭部,減少可能的傷害。
迷思四:地震時應該立即往外跑或到頂樓?
「地震了,趕快跑出去!」這樣的反應聽起來合理,但事實上移動過程中的風險可能更高。特別是樓梯間或門口,移動過程中可能因搖晃失去平衡,或是因掉落物造成傷害。此外,認為跑到頂樓更安全的想法也不完全正確,因為建築物的結構可能在地震中受到損害。
地震期間,無論身處幾樓,都不建議立即往外跑或跑往樓頂。更明智的做法是保持冷靜、原地避險,評估周圍環境。如果地震規模較大且室內損害嚴重,搖晃停止後再有序撤離到安全的空曠地點。
迷思五:在車上遇到地震,應該立刻下車?
不少人認為車內空間狹小,地震時應該迅速下車避險。但其實車外更容易被斷裂或掉落的設施砸中,如電線桿或建築物碎片,都是危險來源。
地震發生時,如果你正在駕駛中,最安全的做法是緩慢靠邊停車,並打開警示燈,儘量停在空曠地帶,避開高架橋、隧道,遠離電線桿和大型建築物。停穩車後,最好待在車內,等搖晃停止再根據情況進行後續行動,如果已經位於空曠處則下車也是安全的。

迷思六:地震後檢查裂縫就能知道房屋是否安全?
很多人在地震後會檢查牆壁裂縫來判斷安全,但實際上,並不是所有牆壁裂縫都反映出建築結構的穩定性有危機,剪力牆、承重樑柱的損傷才代表有真正的潛在危險。
建議地震後仔細檢查房屋的結構部件,包括柱子、樑、剪力牆是否出現明顯的變形或裂縫,甚至是鋼筋外露或牆體變形等現象,如果發現疑似結構性問題,應立即聯繫專業建築師或土木結構技師進行詳細檢查,確保房屋安全。
迷思七:「生命三角區」才是避險最佳選擇?
所謂「生命三角區」的說法,指的是躲在倒塌物體旁邊的三角形空間內,但這並不適用於所有地震情況,建築物的倒塌方向與物品擺放方式無法預測。
事實上,選擇堅固的家具下方或無掉落物的開闊處躲避,反而足以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。不需要特別花時間尋找「生命三角區」,而是快速找到可以掩護的地方,才能更有效保護自己。
迷思八:高樓大廈更危險,地震的時候更容易倒塌?
地震時,如果位於高樓層,的確會感覺晃動感更明顯,但這並不意味高樓大廈比較容易倒塌,反而有很多大樓是在 921 之後建造,針對抗震結構特別加強,因此能承受地震的能力也會比較高。
與其擔心住在大樓很危險,不如關注建商本身的評價,以及自己是否已有準備避震包,做好逃生路線規劃。無論是高樓層或是平房,在地震來襲時都需要做好萬全準備,這才是保護生命的關鍵。
避開危險!地震後這些地方需檢查

除了地震當下自保,地震之後的檢查同樣重要,這三個檢查重點別忽略:
1.瓦斯與電路檢查
確保瓦斯管道無漏氣,若有異味先關閉瓦斯,並立即開窗通風。後續再通知專業人員協助檢修,可同時檢查電線是否有受損,以防引發其他危機。
2.建築物結構檢查
加強檢查樑柱、承重牆等結構部分的損傷情況,若有鋼筋外露或傾斜變形,應盡速請土木結構師來協助評估安全性。
3.家具狀況與空間安全性檢查
查看家具是否有移位,掉落物品是否會帶來安全的威脅,避免餘震來臨時造成傷害。
📖 延伸閱讀:
● 地震後擔心變危樓嗎?5招檢視後可自行修補的妙招
預防勝於治療:日常抗震的三大準備
其實,想避免地震帶來的傷害,日常的抗震準備是關鍵,三個基本原則可以學習:
1.將家具固定
家中若有高櫃,或是冰箱、電視這類大型家具,建議要將它們固定,避免地震時翻倒,不僅會有財務損傷,也可能砸傷家人。
2.準備地震包
地震包內需包含水和食物,手電筒、急救藥品及現金等緊急物資,放置於容易拿到的地方。
3.熟悉地震相關知識
不要等到地震當下才手忙腳亂,家中成員應該要對緊急避難路線與安全區域很熟悉。